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激光雷達為哪般:國際大廠為此趨之若鶩

星之球科技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2016-08-11 我要評論(0 )   

激光雷達,即是“激光探測與測量”,在運行過程中發(fā)射出光脈沖,基于運行時間和光速來判定距離。激光雷達是一種測量距離和速度的光測法,與雷達非常相似,不同之處是使...

       激光雷達,即是“激光探測與測量”,在運行過程中發(fā)射出光脈沖,基于運行時間和光速來判定距離。激光雷達是一種測量距離和速度的光測法,與雷達非常相似,不同之處是使用激光脈沖代替了無線電波。
 
  1、汽車供應商采埃孚買下Ibeo公司40%股權研發(fā)激光雷達
  ——實現汽車自動駕駛
  近日,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采埃孚(ZF)宣布收購位于德國漢堡激光雷達公司Ibeo40%的股權,用于獲取Ibeo公司在激光雷達(LiDAR)技術和環(huán)境感知算法領域的專業(yè)技術。而這兩項技術是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重要基礎模塊。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測及測距系統(tǒng)的簡稱。用激光器作為發(fā)射光源,采用光電探測技術手段的主動遙感設備。激光雷達是激光技術與現代光電探測技術結合的先進探測方式。畢竟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物體識別和預防事故的關鍵技術,采埃孚(ZF)的這次收購想象是一種戰(zhàn)略布局。
 
 
  采埃孚(ZF)和Ibeo的合作將帶來未來技術的飛躍,實現汽車應用的重要一步:雙方共同合作開發(fā)的新一代激光雷達技術能夠再現周圍環(huán)境的3D圖像,且可省去當前激光雷達系統(tǒng)中的旋轉鏡。憑借固態(tài)技術,激光雷達技術將變得更緊湊、精巧,更便于車輛安裝。
 
  2、麻省理工學院研發(fā)出微小的單芯片雷達傳感器
  ——生產成本約為10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和DARPA的研究人員創(chuàng)建了一個片上激光雷達傳感器,其體積如此之小,可以在10美分硬幣表面擺放多個激光雷達傳感器。 它是利用激光和類似于雷達的技術來探測距離。激光可以為為激光雷達傳感器帶來更高的分辨率,因為光的波長比無線電的波長小大約10萬倍。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常用激光雷達,其中包括激光器,獨立的自由空間光學元件,以及較大的外部接收器。激光接收器模塊被機械地旋轉和上下擺動,并得到完整的場視圖。目前激光雷達系統(tǒng)花費從1000美元到 7萬美元不等。
 
 
  MIT和DARPA開發(fā)的新型雷達傳感器使用300mm晶圓制成。這意味著,以每年數百萬產量計算,單顆片上激光雷達傳感器生產成本約為10美元,由于沒有移動部件,傳感器速度比當前機械激光雷達系統(tǒng)快1000倍,非常適合僅在短時間內跟蹤小物體。
  這種微小傳感器尺寸是0.5毫米x 6毫米,并具有可轉向的發(fā)送和接收相控陣和片上鍺光電探測器。這種傳感器沒有集成激光功能,但研究人員表示,其他團隊已經證明在未來的芯片上可以集成激光器。

 3、福特與MIT研發(fā)自動駕駛利用激光雷達確定線路
  ——幫助車輛自主進行線路規(guī)劃
  福特正與MIT合作,共同發(fā)起一項包括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內的特殊研究計劃。該計劃使用的是激光雷達來追蹤和分析城市環(huán)境下行人的移動狀況。研究旨在預防碰撞,同時還將幫助車輛自主進行線路規(guī)劃。
  傳感系統(tǒng)能夠收集大量城市行人的人流數據,并且使用算法將這些數據進行計算應用于不同目的研究,比如自動調配代步工具分布。這些電動代步工具將首先于MIT的校園進行試點投放,由于校園的人流量較城市實際模型較小,受天氣影響的因素也較小,比較容易進行實驗試點,等到技術成熟后將進一步應用到更大更真實的測試應用場景中。
  學生們可以應用移動應用呼叫電動代步工具,抵達目的地后就可以讓應用將他們送回校園的??奎c上,通過算法及對需求量的判斷,這些電動代步工具會自動調配位置,實現最大利用效率。根據福特描述,這些借助于LiDAR系統(tǒng)和攝像頭的系統(tǒng)的準確度遠遠高于GPS定位的系統(tǒng)。
 
 
  在過去的五個月中,研究小組已經通過配備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測試車輛對校園內人類和交通狀況數據進行收集,而研究小組將這些數據與天氣狀況、學生課程表之類的外部條件進行結合,可以在白天自動運送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樓之間來往。
  電動測試車輛體型較小,可以靈活行駛在校園人行道上,這為自動駕駛在高人群密度條件下運行提供了寶貴的真實數據。
 
  4、蘋果研發(fā)激光雷達傳感技術
  ——用在蘋果汽車項目?
  蘋果公司的最新專利“利用2D掃描光束脈沖進行三維深度點云技術”可為神秘的蘋果汽車(也稱為“泰坦”項目)自動駕駛做鋪墊,即使該技術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
 

  該項專利技術由蘋果開發(fā)的新型激光雷達傳感器,這項技術需要使用到的是一面固定的鏡子、掃描鏡、光電探測器和激光發(fā)射器。附帶的文件顯示,蘋果選擇開發(fā)這項技術的原因是因為當前的電子設備“電量消耗過快,x-y分辨率有限,深度分辨率有限,畫面失真,幀速率有限以及產品開發(fā)周期過長。”
  如果該技術投入生產,將用于進一步開發(fā)蘋果地圖應用,因為地圖的準確度需要大量的戶外掃描,而這項技術也有可能應用在假想的蘋果汽車上。蘋果公司工作人員斯科特·T·史密斯(Scott T. Smith)、馬修·E·拉斯特(Matthew E. Last)和愛德華·A·沃科(Edward A. Valko)共享該技術的專利權,專利編號No. 9285477。
 
       5、事故之后 特斯拉終于也要用激光雷達了?
  ——曾鄙視激光雷達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自己不是很熱衷于激光雷達技術。一個前置攝像頭就夠用了。
  Autopilot出事后,一個叫名為TeslaOwner的特斯拉愛好者博客在6月30日發(fā)了一張Model S頂著激光雷達行駛在路上的照片。這位博主還聲稱,親眼看見它開進了特斯拉總部的后院停車場。
  根據特斯拉的說法,直到5月18日,他們才大致清楚那起Model S車禍的情況。測試不太可能在一個半月安排好,看起來特斯拉之前已經在測試看得更清楚的激光雷達技術。從圖中激光雷達體積來看,目前實驗用的激光雷達的技術規(guī)格應該和 Google 無人車使用的類似。
 
 
  實際上,今年3月,在匹茲堡、舊金山,不少人都發(fā)現加了更多傳感器的Model S在路上測試。
  不過,這一次Model S車后擋風玻璃上還貼著斯坦福大學的校徽。汽車牌照也屬于這所大學。所以,這也很有可能是斯坦福大學自動駕駛技術項目和特斯拉的合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雷達傳感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