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利用激光導引可使子彈拐彎 人人都能變神槍手

來源:央廣網2014-12-25 我要評論(0 )   

從前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如今變成現實。近日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官員稱,研究人員和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可在飛行途

從前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如今變成現實。近日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官員稱,研究人員和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可在飛行途中改變方向的新型機動子彈。
 
  今年7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還播放了測試這種子彈的視頻,視頻當中50毫米口徑狙擊子彈兩次被射出,在第二次測試中,測試員故意射偏,但子彈在空中可以自我修正,最終還是成功擊中目標。
 
  不必根據風向、天氣、子彈在空中飛行時傾斜的角度以及目標移動來作出復雜的調整,這會拐彎的子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它的橫空出世又會帶來哪些革命性變化?中央臺記者專訪了《兵器知識雜志》副主編熊偉。
 
  雖然我們都喜歡科幻小說,但是現實往往比小說還要離奇,而許多現實中的技術其實也都是受到科幻小說的啟迪才能夠與我們見面。就像這會拐彎的子彈。
 
  問題1、基本原理是啥?
 
  盡管武器計劃的研究人員們并沒有正面給出技術要領,但《兵器知識雜志》副主編熊偉推測,這種神奇的子彈最終離不開“激光導引”技術。
 
  熊偉:根據公開資料,它的激光制導有兩種推測:第一種就是像導彈一樣,在子彈的頭部,有一個小的激光導引頭,能接受目標反射回來的激光束,接到這個激光束后來自己判斷飛行方向和目標之間的差角,然后做出修正。這個叫激光半主動制導。
 
  另外一種,是從照片上看,子彈上沒有光學制導頭,是用激光駕束制導的,就是射手朝著目標打一激光,然后子彈在激光束里飛,如果飛偏了,尾部會有一個接收器,可以發(fā)現是否偏了激光束,之后通過修正回到激光束上面,所以是激光束指到哪,子彈就會往哪兒飛。
 
  問題2、研制難度在哪兒?
 
  盡管現在電子技術、光電技術發(fā)展的很快,微型化、小型化已經不算什么事兒了,熊偉說,但能做出一款可以安裝在小小子彈上的激光接收器、微型計算機,并在高速飛行狀態(tài)下完成火控計算,這事想想都覺得夠高精尖,研制難度絕對是5顆星。
 
  熊偉:子彈在飛行時要承受非常大的沖擊力,也就是子彈發(fā)射過載很高的情況下讓激光導引頭、激光接收器、微型計算機要去做到承受高壓、高溫,那就需要對可靠性和強度上有非一般的要求的了。
 
  熊偉說,控制高速飛行中的子彈,并讓子彈長眼睛可以自行修正軌道,制導子彈能做到這一點全賴于子彈身形的細微改變。
 
  熊偉:從照片看,在子彈的后部中間有段縮小,相當于有一個蜂腰,在蜂腰上有4片很小、很窄的彈翼,不超過子彈的直徑,因為這樣才可以從槍管里發(fā)射,但是在尾部有一個類似錐形裙子一樣的東西,所以它可能是如果發(fā)現子彈偏左了,需要右轉,那就由右邊彈翼的地方收縮,把尾部一段裙子一樣的彈體朝右邊偏轉,就和艦船后面的舵偏轉一樣,這樣由于氣流的作用,彈體就會向右轉彎,然后瞄準目標,重新調整到新的方向。
 
  問題3、有了這種子彈就能變身神槍手嗎?
 
  狙擊手的槍法就是個傳說,說他們指哪打哪并不過分,不過,話說,現在軍隊中狙擊手用的子彈和大部分人使用的子彈沒有兩樣。稍不同的是,有些射手會從批量配發(fā)的子彈中挑選一些重量、形狀較好的子彈,有些射手會在生產子彈過程中進行一些精細加工,不過少有軍用狙擊手的子彈是專門訂制的。熊偉說,可以肯定的是,這會拐彎的子彈首先會選擇給狙擊手使用。但從長遠來說,隨著制造技術成本的逐漸降低,以后普通士兵也會用上這種子彈。
 
  熊偉:現在在陸戰(zhàn)戰(zhàn)場上,子彈殺敵的效能是越來越低的。像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是5000-6000發(fā)子彈才能消滅一個敵人,在越戰(zhàn)上子彈更是消耗到了上萬發(fā),幾萬發(fā),現在殺傷敵人主要是靠炮彈、導彈和轟炸這些大面積的彈藥。但是制導子彈出來之后就會讓步兵的交戰(zhàn)距離從300-400米的精確射擊發(fā)展到500-600米,甚至600-700米的精確射擊。它研制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所有射手都成為神槍手。
 
  問題4、會給未來戰(zhàn)場帶來哪些影響?
 
  在熊偉看來,制導子彈的橫空出世改變的不僅是士兵,更多的則是整個陸戰(zhàn)戰(zhàn)場,并且那一定是空前的。
 
  熊偉:這樣在戰(zhàn)士動作、作戰(zhàn)配合上都會發(fā)生非常大的變化。進一步會影響到單兵裝備,如防彈衣,頭盔等的變化。如果利用到小口徑的高炮上面,高射機槍上的話,對防空能力,特別是對步單兵和單兵的防空能力也會有有非常大的提高,到那時候武裝直升機的作戰(zhàn)效能也要面臨非常大的威脅和變化,所以這種子彈對陸戰(zhàn)場的革命性意義還是非常大的。
 
  問題5、那么這種會拐彎的子彈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
 
  熊偉:從現在技術發(fā)展和各種試驗來看,這種子彈的投入使用不會要太長時間,也就是3-5年的時間,會有少量試驗性的子彈去投入到戰(zhàn)場實用了,甚至有可能會更快,如果可靠性、成本上能有更大的提高,大規(guī)模裝備部隊的話,估計要5-6年的時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激光導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