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ST(日本產業(yè)技術綜合研究所)研究人員同夏普公司合作開發(fā)了一種紅外彩色夜視的成像技術。這種新型圖像傳感器(AIST夜視技術)能夠實現在黑暗中拍攝,生成高清晰度、高頻幀率的圖像和視頻。另外,這種夜視圖像傳感器適用于單板方式(single-plate)視頻錄制,能夠使集成的錄像設備體積更小。通過工業(yè)化的批量生產,能夠進一步的壓縮硬件成本。通過體積小型化、技術成本降低,紅外夜視成像技術的應用范圍和相關軟件開發(fā)會進一步擴大。

圖1:集成紅外夜視成像傳感器
市場上用于監(jiān)控和防盜攝像的安防類攝像頭的市場規(guī)模正在不斷地擴大(看看咱們國家大街小巷的攝像頭),在2014年有望突破1000萬臺(不完全統(tǒng)計)。特別是由亞洲制造商銷售的產品以物美價廉,享譽世界啊~,而日本制造商由于其勞動市場成本過高,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日本公司致力于研發(fā)高性能和有附加價值的安防監(jiān)控技術。

圖2:紅外夜視相機
AIST開發(fā)的紅外彩色也是成像技術只需要紅外照明就能在黑夜中對拍攝環(huán)境進行彩色成像。
該技術的色彩處理基于拍攝對象在可見光下的反射特性和紅外線下的反射特性的弱相關性,計算得到該物體在可見光下的色彩或近似色彩,進行彩色成像(大概就是對相關物體建立「可見光成像-紅外線成像」模式的相關性,通過紅外成像的數據逆推可見光效果,進行成像)。而以往如利用3-CCD方法(3-plate方式)制作的實驗性紅外夜視成像相機的體積都十分龐大,不適合日常環(huán)境中使用。
因此,AIST在和夏普合作,通過利用獨特先進的納米技術,來降低彩色也是相機的體積。圖1中顯示了傳感器的外觀,共計35個圖像傳感器集成在一塊樹脂模具中,每個防靜電托盤上都覆蓋了獨立的玻璃罩,整個集成模塊尺寸為10mm*10mm。該模塊能夠進行30fps的HD720高分辨率(1280*720像素)視頻拍攝。
圖2是集成好的紅外線彩色夜視攝像機,主體尺寸約為55mm*60mm*90mm,重量約為250g,體積小而輕便(隱蔽性好啊),能夠方便的安裝于任何環(huán)境。集成好的攝像機還配置了變焦透鏡,左側和頂部有兩個紅外線照射裝置,在黑暗中的監(jiān)控距離約為5m左右。
上圖則是采用一般相機和紅外彩色夜視相機拍攝圖像的對比。目前相關的成像技術還在繼續(xù)研發(fā),希望該技術的成像效果和監(jiān)控范圍能夠進一步提高。夏普和Nanolux公司有望在近年推出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