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編輯推薦

別再吹捧OLED,中國彩電未來在激光無屏化!

星之球激光 來源:搜狐2015-09-08 我要評論(0 )   

激光無屏電視從一開始就打破了外資企業(yè)對于顯示面板的制約,這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外資企業(yè)的制約,從而有助于真正提升中國彩電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關于彩電業(yè)下一代顯示技術主導者,到底應該是有屏的OLED,還是無屏的激光,市場輿論和彩電廠商爭議四起。
  其實,真正決定一項顯示技術能否成為市場主導的力量有很多。最關鍵的還是產業(yè)鏈強勢推動下的產品市場接受和親民度。
  過去,作為自發(fā)光的等離子技術,曾經與液晶技術“勢力相當”。但是,最終卻敗給了液晶電視,不是說液晶電視技術有多么的超前和領先。而是液晶產業(yè)鏈上的伙伴眾多。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于當前的有屏OLED和無屏激光來說,當前比的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創(chuàng)新能力,而是這條道路上會有多少小伙伴參與和推動。
  曾經失語的液晶時代
  制芯少屏,一直是中國彩電產業(yè)發(fā)展最大的痛。這也是中國企業(yè)在全球彩電市場上,無法像在空調市場上那樣完全占據主動權的根源。中國彩電企業(yè)的發(fā)展一直受制于外資企業(yè)。
  在一臺液晶電視的成本結構中,液晶顯示屏的成本占比在45%-50%之間,這意味著這一部分的成本完全掌握在外資企業(yè)手中。
  所以在平板時代初期和中期,外資企業(yè)憑借其面板優(yōu)勢占據行業(yè)的領先地位,在全球出貨量的排名中前三名一直是日韓企業(yè)。到了后期,中國的面板生產線布局不斷完善,國內彩電企業(yè)開始借助中國市場和政策的紅利,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降低成本,逐漸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例如海信取代了夏普的市場地位。
  雖然一些企業(yè)開始引進液晶顯示屏的生產線,但是由于日韓企業(yè)掌握核心技術,只轉讓部分低次代生產線給中國。加上中國在這方面的工業(yè)體系本身不完善,導致良品率較低且生產出的顯示屏僅能供給低端產品,所以,芯片和液晶顯示屏一直靠進口。
  曇花一現的智能時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電視可是聯網,內容、軟件的豐富性開始成為彩電企業(yè)競爭的核心要素。在這一階段,各企業(yè)紛紛主打智能電視,甚至一些互聯網企業(yè)開始進軍電視領域,如樂視、小米,并且占據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在智能電視領域,中國企業(yè)大放異彩,風頭超過外資品牌,甚至海信的智能電視激活用戶已經突破千萬。
  當中國企業(yè)開始轟轟烈烈的投入智能電視的廝殺時,外資品牌卻忙于更高顯示技術的研究,如OLED技術。隨著內容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以及國家廣電總局的管制,內容的競爭已經不具備差異化優(yōu)勢,所以各彩電企業(yè)又開始了顯示的競爭。這也是為什么OLED和ULED之爭會在這一時刻出現。
  不可迷戀的OLED時代
  當前,韓國的三星、LG都掌握著OLED技術的絕對話語權,中國雖然已經有面板企業(yè)開始投產OLED技術,但是無論從核心技術還是生產條件來看,都無法達到高水平的要求,彩電企業(yè)要推OLED技術還是要采購外資企業(yè)的顯示屏。
  從另一個角度講,掌握OLED話語的外資企業(yè)正愁無法大力推廣其上游零部件的時候,當前一些國內企業(yè)卻率先在市場上展開爭吵,無形中提升了全球用戶對它們的關注,幫助它們強攻中國市場,這難道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
  更為讓人憂心的是,一些彩電企業(yè)甚至開啟了OLED產品的價格戰(zhàn),只是為了與ULED搶奪市場份額,先不說OLED面板的采購價格有多高,面板廠家的利潤有多高,先就其自身來說,對于一個還沒有完全普及甚至成熟的新技術,就開始采取價格戰(zhàn)的方式進行推廣,這難道不是殺雞取卵的行為嗎?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顯示激光無屏電視激光設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