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時候,澳大利亞3D打印機公司3D Group開始銷售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機。而現(xiàn)在,僅僅過了一年多之后,該公司宣布進入自愿托管程序(VA,相當于宣布破產(chǎn))。為此,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啟動了一項調查,來檢查3D Group公司在業(yè)務和管理方面的做法。
這么一家看似很有前途的3D打印公司怎么就走到了這一步?讓我們看看他們過去的歷程。
2014年,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發(fā)明家Jason Simpson打造了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機,打印尺寸可達1000×1000×400毫米。由于看好這款產(chǎn)品的發(fā)展?jié)摿?,澳大利亞知名醫(yī)療成像公司Capitol Health的總經(jīng)理John Conidi找到了Simpson,希望同他合作。
由于相信這種合作能夠為他的事業(yè)打開成功之門,Simpson同意了。于是在2014年3月,Conidi、Simpson與其他兩個商業(yè)伙伴共同成立了3D Group公司。
“Conidi先生向我保證他會使我非常富有,而且他的能力不僅能夠讓公司在ASX(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而且要使它非常盈利。”Simpson對ABC說。“這聽起來像一份好工作,而且也能夠很好地開發(fā)我們的技術。”
一開始,由于Simpson的第二代大型3D打印機在墨爾本的科技博覽會,以及Inside 3D打印展上的亮相,3D Group確實吸引到了很多關注。但是,Simpson稱由于難以從他的商業(yè)伙伴那里獲得資金繼續(xù)開發(fā),這款機器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偉大的公司...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開發(fā)產(chǎn)品,而不是趕快設計出來就扔到一邊。”Simpson說。“我們甚至沒有工作人員、設備或者切實地計劃去爭取任何訂單。”
實際上從2014年年底開始,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間就陷入了爭端。3D Group就一直處在破產(chǎn)的邊緣。Simpson覺得自己受到了商業(yè)伙伴的不公平對待。
在去年12月24日Simpson與Conidi之間的一份電子郵件顯示,3D Group進入破產(chǎn)程序之后,Simpson拒絕了出售自己股份的要求,因為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Conidi未經(jīng)他同意就將公司置于自愿托管程序之下,這基本上會使Simpson一無所有。
幾周之后,Conidi注冊了一家名叫333D Pty Ltd的新公司,這家公司從自愿托管程序的管理者那里購買了3D Group公司的所有資產(chǎn),其中包括Simpson開發(fā)的3D打印機設計。
而333D Pty公司一經(jīng)成立就運營得有聲有色,這家公司在2015年9月份與澳大利亞足球聯(lián)賽簽署了一項合作協(xié)議,要為后者制造3D打印的商品。該公司還正在準備反向收購Oz Brewing——澳大利亞一家上市的啤酒公司,從而通過借殼搖身一變?yōu)榘拇罄麃喒善苯灰姿墓_上市公司。
現(xiàn)在澳大利亞的企業(yè)監(jiān)管機構——ASIC據(jù)說一直在調查3D Group是如何運營的,以及其股東與Conidi當前的333D Pty公司之間的關系。
而Simpson感覺受到了他的商業(yè)伙伴的嚴重不公平對待,他聲稱:“如果能夠再來一次我一定會緊盯著他們,以及獲取更多的建議。”但是由于財政方面的原因Simpson一直沒有對他的前合伙人采取正式法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