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潘建偉獲國際激光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大獎:表彰其開創(chuàng)性實驗

cici 來源:澎湃新聞2018-01-17 我要評論(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又收獲了一項榮譽。當?shù)貢r間1月10日,在美國猶他州舉行的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又收獲了一項榮譽。當?shù)貢r間1月10日,在美國猶他州舉行的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上,潘建偉被授予國際激光科學和量子光學領域的大獎:蘭姆獎(Willis E. Lamb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實驗研究。

 

 
潘建偉。視覺中國 資料圖

 

 
另外兩位得主分別是德國漢諾威大學的Ernst Rasel,獲獎理由是首次在微重力中實現(xiàn)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Peter Zoller,獲獎理由是對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多體物理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蘭姆獎為紀念美國物理學家、量子光學和量子電動力學領域的奠基人威利斯·蘭姆而設立。他因發(fā)現(xiàn)氫光譜精細結構而獲得195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1998年設立以來,蘭姆獎每年授予三名獲獎者。去年的獲獎者中有麻省理工學院的雷納·韋斯,他是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以此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外,北京大學生物動態(tài)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因“對CARS顯微鏡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獲得2007年的蘭姆獎;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朱詩堯院士則因“自發(fā)輻射抑制和無反轉激光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獲得2014年的蘭姆獎。

 

 
35歲獲得歐洲物理學會獎勵量子光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的菲涅爾獎,41歲當選最年輕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早已是量子信息領域的明星科學家,而剛剛過去的2017年對他來說無疑是個豐收年。

 

 
2017年8月,世界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三大科學實驗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xiàn)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fā)。

 

 
2017年9月,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利用“京滬干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北京和維也納之間成功實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此外,在量子計算領域,潘建偉團隊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研制出世界第一臺多光子可編程量子計算原型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首次實現(xiàn)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的量子計算芯片。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在2017年最后一期公布了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潘建偉名列其中。為其撰寫的新聞特寫題為《量子之父》,文中寫到:“擁有他是中國之大幸。”

 

 
盡管“量子之父”的提法引發(fā)了一些語義上的質疑,但毋庸置疑,國際學界普遍肯定潘建偉團隊的貢獻,他帶領“中國隊”迅速走到了量子通信領域的最前沿。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科學量子光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