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適用于高精度激光測距的光學系統設計

來源:應用光學2022-03-15 我要評論(0 )   

摘要: 隨著激光雷達技術的發(fā)展和測距精度需求的提高,對發(fā)射和接收光學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具有光束可調節(jié)、測量光斑小、回波效率高等特性。設計一種工作于1550nm光...

摘要: 隨著激光雷達技術的發(fā)展和測距精度需求的提高,對發(fā)射和接收光學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具有光束可調節(jié)、測量光斑小、回波效率高等特性。設計一種工作于1550nm光通信波段的收發(fā)一體光學系統,發(fā)射與接收模塊共用部分光路,以減小接收視野盲區(qū),同時有利于結構小型化。為解決不同測量距離、不同表面傾角造成的回波能量差異問題,將光學系統的擴束組件設計成放大倍率為2x~3.5x的連續(xù)可調結構;使用兩組雙膠合透鏡進行色差校正,以降低光譜寬度對系統傳播距離的影響。經設計優(yōu)化,系統準直后的激光發(fā)散角小于0.3mrad,出射光斑直徑在6.26mm~10.20mm連續(xù)可調,對于50m內的測量目標,照射光斑直徑均小于20mm,且在不同變焦位置發(fā)散角和光斑直徑均滿足設計要求。

關鍵詞: 光學設計;激光測距;收發(fā)一體系統;變焦系統

引言

自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激光測距儀由美國研制成功后,激光雷達在非接觸測量領域顯得越來越重要。激光雷達主動發(fā)射激光,照射到被探測目標表面,通過收集回波信號測量目標的距離。相比于傳統的紅外測距、超聲測距、毫米波測距等方法,激光測距的探測距離更遠,測量精度更高。近年來,激光雷達在軍民領域均發(fā)展迅速,應用需求持續(xù)增加,激光測距技術的優(yōu)越性也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在高精尖技術層面,如航空航天、衛(wèi)星遙感、碎片探測領域,高精度的激光雷達探測技術已經成為各國爭先研制的焦點。

隨著激光器和芯片技術的進步,激光測距朝著測程遠、精度高、小型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對光學系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若測距精度在毫米級以下,則需要考慮非同軸帶來的系統誤差。然而,現有的絕大部分激光雷達光學系統,發(fā)射系統和接收系統使用不同的光路,相互獨立且不同軸,存在接收視野盲區(qū)。為了提高測距精度,同時保證系統的小型化,亟待研制收發(fā)一體式的緊湊型激光雷達。

本文設計一款收發(fā)一體的激光測距光學系統,在激光波長選擇上使用1550nm的光通信波段,該波長不僅擁有更好的大氣透過率,還具備人眼安全的優(yōu)勢,可應用于人口密集的場合。同時,充分利用光纖接口的低背景噪聲優(yōu)勢,使用單模光纖作為激光束的發(fā)射端口。為有效解決傳統系統非共軸帶來的接收視野盲區(qū)問題,發(fā)射系統與接收系統共用擴束光路。最后為適應不同距離的測量,兼顧系統的可調節(jié)能力,將擴束光路做成變倍結構。本文設計、優(yōu)化的光學系統,將為后續(xù)工程樣機的研制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

1.收發(fā)一體激光測距的工作原理

收發(fā)一體激光測距系統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其中光學部分由準直模塊、分束器、擴束模塊和聚焦模塊4部分構成(圖中透鏡均為模型示意)。激光信號從光纖端口出射,首先被準直模塊整形成平行光束,然后透過分束鏡(beam splitter, BS),經擴束模塊放大光束口徑,最終照射到待測目標表面。激光束在待測表面發(fā)生漫反射后,部分回波信號重新被光學系統收集,從而被雪崩光電二極管(avanlanche photodiode,APD)接收放大。為計算激光從發(fā)射到收集的時間間隔,系統設置了參考反射鏡,可比較兩束脈沖光在收集時刻的差異,間接計算到待測目標的相對距離。

圖1.收發(fā)一體激光雷達構成示意圖

從光路上看,準直模塊最先參與激光整形,直接影響后續(xù)光束的傳播效果;擴束模塊同時參與發(fā)射與接收,是收發(fā)一體系統設計的重點。因此, 準直模塊和擴束模塊的設計質量將直接影響到系統收發(fā)效率和測量精度。

2.系統設計的理論模型

由于系統準直模塊和擴束模塊的設計過程較為復雜,涉及激光整形和連續(xù)變焦原理,需要分別建立理論模型,以指導光學系統設計。

2.1 準直模塊設計

經光纖出射的激光束具有高斯光束的性質,在傳輸過程中其曲率中心與曲率半徑不斷改變,但振幅和強度在橫截面內始終保持高斯分布特性。因此在對高斯光束做整形時,不能簡單使用幾何光學來模擬計算,需要考慮其束腰、發(fā)散角、瑞利范圍等物理光學傳播參數。

準直光學系統原理圖如圖2所示。激光束從光纖端面出射,初始束腰半徑為ω0,發(fā)散角為θ,與整形透鏡距離為l。經透鏡整形后,光束依然有著高斯光束的性質,新光束的束腰半徑為ω′0,其光斑半徑ω′(z)是傳播距離z的函數。

圖2.準直光學系統原理圖

圖4.準直光學系統光路圖

圖6.優(yōu)化后的變倍擴束系統結構圖

圖9.整體光路結構圖

5.結論

本文設計了一款適用于高精度測距的光學系統,不僅實現了收發(fā)一體,還使用了連續(xù)變倍結構,具備光束可調節(jié)的優(yōu)勢。僅使用11片透鏡,降低了加工成本,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將光路分解為準直模塊、擴束模塊和聚焦模塊,然后對各模塊進行原理分析,并分別設計優(yōu)化。最終得到的光學系統,從發(fā)射來看,各變倍組態(tài)下整形后的出射光束的遠場發(fā)散角小于0.3 mrad,出射光斑直徑在6.26 mm~10.20 mm連續(xù)可調,對于50 m內的測量目標,系統照射光斑直徑均小于20 mm;從接收來看,各組態(tài)對1°視場內的回波接收效率均高于90%。該光學系統最大的特點在于共軸收發(fā),從結構上消除了發(fā)射端和接收端的非同軸誤差,有利于測距精度的提升,可為收發(fā)一體的激光雷達系統設計提供參考。


轉載請注明出處。

高精度激光測距光學系統設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