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院系

現(xiàn)代光學、激光科學、光電子學、強場超快科學家-徐至展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上海市激光學會2011-09-24 我要評論(0 )   

現(xiàn)代光學、激光科學、光電子學、強場超快科學家-徐至展 徐至展,男,1938年12月16日生,江蘇常州人。1962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6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yè)。1991...

現(xiàn)代光學、激光科學、光電子學、強場超快科學家-徐至展

  徐至展,男,1938年12月16日生,江蘇常州人。1962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6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y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2-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所長,現(xiàn)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是"國家973計劃"、"國家攀登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目前還擔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學部常委,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專家組成員,光學學報主編,《Chinese Optics Letters》主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Chinese Physics》等編委。1997年被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榮譽會員(Fellow),1998年被選為中華光電學會(美國)榮譽會員(Fellow),2000年起擔任國際量子電子學理事會理事。是1993年世界(華人)光學大會主席、1997年國際激光光譜學術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1998年國際先進激光與光電子學會議主席、1999年國際激光物理與量子光學會議主席、2000年亞太地區(qū)激光學術討論會主席、2002年亞太光學與光電子國際學術會議共主席等。
  徐至展長期從事并主持現(xiàn)代光學、激光科學、光電子學、強場超快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科研工作。在激光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高功率激光、X射線激光、激光核聚變、激光等離子體、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新型超強超短激光、強場物理與超快光科學等學科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系統(tǒng)并重大創(chuàng)造性成就,為我國上述學科領域的開拓與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徐至展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四百三十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43篇,EI收錄論文近100篇)。近年二十余次被邀在美、英、德、日、俄、瑞典、加拿大等國舉行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作大會特邀或主題報告。主持并作為第一獲獎人完成的十項重大研究成果曾14次獲得國家級或國家部委級科技獎勵,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二項(1995、2001年)、三等獎一項(1989年);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一項(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1995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一項(1978年)以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項等。
  徐至展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重視與高度評價,發(fā)表的許多學術論文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國際上曾有多種學術刊物專門報道并高度評價了他的研究成果。美國光學學會主席團在選舉徐至展為該學會的Fellow時,高度評價(書面)他的學術成就:"徐至展在激光物理和強光光學領域,尤其是在激光核聚變、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以及X射線激光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由于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了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1991年他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學部委員(院士)之一。1998年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香港)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徐至展自1979年以來已招收培養(yǎng)了50名博士生,20名碩士生,接受過20名博士后,在培養(yǎng)高級科技人才方面也作出杰出貢獻, 1990年以來七次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級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近幾年,培養(yǎng)的八位博士相繼獲得國際著名的德國洪堡基金,近年培養(yǎng)的兩位博士還分別獲得首屆(1999)、第二屆(2000)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徐至展是1990年國家人事部批準的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1989、199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范,1993年度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6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研究方向:
光學
1.激光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
2.激光物理與技術
3.超快光科學與強場物理
4.強激光物理與技術
理論物理
1.激光與物質(zhì)相互作用
2.強場物理
3.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
原子與分子物理
1.激光與原子、分子及團簇的相互作用
2.原子結(jié)構與原子光譜學
等離子體物理
1.激光等離子體物理與診斷技術
2.激光等離子體物理與診斷
凝聚態(tài)物理
1.凝聚態(tài)物質(zhì)的光學與光譜學特性
光學工程
1.超快激光技術及應用
2.超快信息光子學及交叉應用
3.現(xiàn)代光學成像技術及應用
4.飛秒超強激光物理與技術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nèi)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