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家敏:守得初心 為科研癡狂

來源:新浪新聞2016-07-14 我要評論(0 )   

繼2015年入選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推進計劃后,2016年6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楊家敏研究員又入選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即“...

繼2015年入選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推進計劃后,2016年6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楊家敏研究員又入選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即“萬人計劃”)。

10多年潛心探索,楊家敏帶領科研團隊用豐碩成果奠定了其在基于強激光裝置的高溫輻射實驗物理領域內的 “江湖地位”,成功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實現了從望洋興嘆到望其項背的跨越。

從追趕到被追趕

6月初,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學術交流活動中,楊家敏剛剛做完交流報告,就被一位法國教授截住了。他一邊詢問楊家敏實驗進展,一邊驚呼:“你們真的做到了嗎?”

原來,這位法國教授計劃啟動一個高溫輻射實驗項目,由于難度較大,目前國際上只有少數機構具備相關實力。而出乎他的意料,楊家敏的團隊不僅做成了該項目,而且還收獲了一些科研成果。

10多年前,受限于條件,國內基于強激光裝置的高溫輻射實驗物理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這也制約了相關理論的發(fā)展。在追趕過程中,楊家敏及其團隊解決了相關實驗的技術難題,讓相關實驗從假設變?yōu)楝F實。“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其比作標尺,很多研究以前只能是定性的,而現在可以定量。”楊家敏說。

2000年前后,楊家敏團隊在相關實驗物理方面取得了突破,一系列科研成果水到渠成,如今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整體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癡迷于“解決難題”

楊家敏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但在科研工作中卻常常展示其“火熱”的一面,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10多年前,團隊到北京做一組實驗,因為實驗設備24小時不停運轉,大家就分成白班夜班輪流值守。但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該設備,缺乏經驗,身為組長的楊家敏擔心出紕漏,一直沒輪換,困極了就在沙發(fā)上瞇一小會兒,在設備前堅守了72小時。

“輻射不透明度”是一個關鍵的物理參數,但通過物理實驗驗證的難度非常高:空間分辨需達到0.01毫米,時間分辨達到十億分之一秒,其難度相當于要在瞬間捕捉到一根以每秒100公里速度運行的頭發(fā)絲。

從接到任務到完美解決,楊家敏和團隊用了大概10年時間,其間經歷了多次“從零開始”。“很多次大家都想放棄了,楊老師卻一直鼓勵大家,一次次重新再來。”團隊成員趙陽說。“應對挑戰(zhàn),樂此不疲”,這是許多同事對楊家敏的評價。從1991年進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來,楊家敏解決過的科研難題不計其數。在很多同事眼里,他從來不是被動接受任務的人,而是喜歡科研,并能從解決難題中獲得樂趣。

這份執(zhí)著能從他的書桌上窺見一斑:擺滿了專業(yè)書籍,鮮見休閑讀物。至今,楊家敏仍念念不忘的是,小學時歷經思考驗算,終于解開數學難題時的那種滿足感,“這與解決科研難題有著相似之處,讓人欲罷不能。”楊家敏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聚變研究中心楊家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