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十一五”期間,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的產業(yè)升級和產業(yè)鏈提升的人力資源保證,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截至2015年末,全國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501萬人,比2010年底提高了57%,在促進勞動者就業(yè)和產業(yè)轉型升級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近日,第十三屆高技能人才表彰結果出爐。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技能人才評選表彰辦公室評選決定,華工激光智能裝備事業(yè)部員工舒雄輝同志榮獲第十三屆全國高技能人才表彰。
舒雄輝
擁有鉗工工作經驗超過十八年的他,由于現場操作經驗豐富,再加之業(yè)余時間對機械相關理論知識的鉆研,“老舒”成了同事們眼中機械安裝、維修方面的NO.1。
在“汽車車門、底板激光遠程掃描焊接智能化成套設備的研究與示范”項目進入上海通用客戶現場進行最終安裝過程中,由于客戶安裝現場空間局限,無法使用橋式起重機對機械手的重要支撐框架“工字鋼”結構進行安裝,只能依賴人工。然而重型機械本身體型較大、質量較重,現場人工安裝后鋼結構垂直誤差達到30度左右,造成的傾斜肉眼可見。而按照設計要求,要保證后續(xù)機械手的正常安裝和運轉,其傾斜角度誤差必須保證在5度以內。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公司決定派舒雄輝放手一試。他僅用水平儀作為輔助工具,采用手工調試將最終誤差控制在2度之間,保證了項目的如期安裝交付。
舒雄輝的工作,經常要奔波于全國各地的客戶安裝現場,但他仍有一個堅持多年的習慣——每周去武漢市圖書館閱讀鉗工、機械方面的書籍。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對于機械維修卻有著一股專注和熱愛。在公司的支持下,他還參與了高級技師的相關培訓。憑著多年來對機械維修技能不懈的鉆研和追求,使他在專業(yè)領域不斷拓展、提升。
在“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背景下,產業(yè)升級,制造向更高端、智能化方向轉型勢不可擋。華工激光緊隨時代的脈搏,提出“為制造的更高榮耀”的企業(yè)使命,推行精益管理,通過文化重塑、制度建設,努力使“工匠精神”成為員工的價值導向,以更加精良的產品積極融入全球高端市場,獲得更廣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