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解決方案

科學家使用激光刻蝕探測古生物年代與成長環(huán)境

來源:環(huán)球科學2020-03-17 我要評論(0 )   

圖片來源:pixabay  想象你乘坐時光機穿越到了白堊紀,經(jīng)過艱辛的掙扎求生,你看了眼表,感嘆終于到了23:30,還有半小時就成

 圖片來源:pixabay圖片來源:pixabay

  想象你乘坐時光機穿越到了白堊紀,經(jīng)過艱辛的掙扎求生,你看了眼表,感嘆終于到了23:30,還有半小時就成功存活到第二天了!就在這時,一只霸王龍從身后靠近了你,用它的小短手戳了戳你后背:“兄弟你想啥呢,這不都已經(jīng)第二天了?”

  你一路逃跑,邊跑還邊納悶:“怎么回事啊,說好的一天24小時呢,怎么不一樣了?”不用慌張,你應當還在地球上。最近一項發(fā)表于《古海洋學與古氣候學》的研究顯示,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地球的一天只有約23.5小時。

  一年372天

  地球的自轉速率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有趣的挑戰(zhàn)。畢竟,我們無法回到過去直接體驗并記錄當時的環(huán)境。想要了解這些信息,研究者只能像偵探一樣,從可能的地質證據(jù)中尋找蛛絲馬跡。

  一種名為Torreites sanchezi雙殼動物的化石,就為遠古地球環(huán)境的復原提供了高清證據(jù)。雙殼動物是一種在身體左右兩側具有兩瓣對稱外殼的軟體動物,我們現(xiàn)在吃的蛤蜊、扇貝等都屬于雙殼類。

貽貝也屬于雙殼動物(圖片來源:pixabay)貽貝也屬于雙殼動物(圖片來源:pixabay)

  雙殼類一直是古氣候與古環(huán)境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研究對象。就像樹木擁有年輪一樣,它們的殼體也有生長線或生長紋。由于地理位置、氣候等因素的不同,樹木的生長速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年輪的疏密及清晰程度。同樣,雙殼類的生長線也能反映類似的環(huán)境條件。

  這篇論文研究的化石非常特別,它的生長線精度極高,且保存完好。研究者通過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T。 sanchezi的殼體中,淺色和深色紋層交替出現(xiàn),每一組淺色與深色的紋層僅有約40微米厚。這就是它晝夜生長的痕跡——白天長出的殼體顏色淺,夜晚長出的顏色深。日復一日,這些紋層記錄下7000萬年前的每一天。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淺色和深色紋層的厚度比例呈現(xiàn)出以15天和30天為周期的變化,這很可能代表了潮汐和月度的周期。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進一步識別出了季度和年度周期。研究顯示,該個體至少生存了9年,其中4年的生長線非常清晰、完整,提供了絕佳的研究材料。

化石中清晰可見淺色和深色互層(圖片來源:AGU)化石中清晰可見淺色和深色互層(圖片來源:AGU)

  除了肉眼可以看見的顏色變化,研究者還測量了殼體不同紋層中的穩(wěn)定同位素(δ18O與δ13C)及微量元素(Ca、Mg、Sr、Li)含量,同樣從這些化學指標中檢測出變化周期。綜合兩種手段,經(jīng)過進一步校準,研究者數(shù)出在該個體生存的時代,一年中有372±8.4天??紤]到地球公轉軌道相對穩(wěn)定,即每一年的總時長基本不變,由此可以算出,7000萬年前的一天只有約23.5小時。

  與藻類共生的蛤

  T。 sanchezi生存于熱帶淺海,是一種底棲固著生存的蛤類,因此也被稱為“固著蛤”,但它們在大約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中,就和恐龍一起滅絕了。論文通訊作者,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的地球化學家尼爾斯·德溫特(Niels de Winter)介紹道:“固著蛤是一種獨特的動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任何類似的雙殼類動物了。在白堊紀晚期,這種雙殼動物分布非常廣泛,而且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它們當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類似于我們現(xiàn)代的珊瑚?!?/p>

某種固著蛤類的化石,并不是本文所研究的化石。(圖片來源:Wikipedia, Wilson44691)某種固著蛤類的化石,并不是本文所研究的化石。(圖片來源:Wikipedia, Wilson44691)

  研究使用了激光刻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LA-ICP-MS),該設備能用激光從殼上打下一連串直徑只有10微米的小點,從而對殼體的不同部位連續(xù)取樣,以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殼體生長時,環(huán)境溫度及海水的成分都會影響其微量元素的比例。因此通過測量微量元素,甚至能夠還原出當時每一天的環(huán)境變化。德溫特對此感到非常驚喜:“我們在每天的生長帶中都能采到4、5個數(shù)據(jù)點,這種精度在地學研究中是很難達到的。我們基本上看到了7000萬年前的每一天,這太神奇了!”

 LA-ICP-MS測得的微量元素數(shù)據(jù),藍色和綠色的陰影代表15天一組的周期,紅色框代表30天一組的周期。LA-ICP-MS測得的微量元素數(shù)據(jù),藍色和綠色的陰影代表15天一組的周期,紅色框代表30天一組的周期。

  研究顯示,白堊紀晚期的海洋溫度比以前認為的還要高,夏天可以達到40℃,冬天也超過了30℃。作者在研究中提出,夏季的高溫可能已經(jīng)接近了軟體動物的生理極限。

  LA-ICP-MS帶來的另一個有趣的結果是,相比起不同季節(jié)的差異,殼體的成分在白天與夜晚的差異更大。白天殼體的生長速度很快,而夜晚則較慢。在研究中,作者指出,這種雙殼對日周期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代表它的生長與光合作用有關。研究提出,這種蛤很可能與某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共生。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現(xiàn)生的硨磲,它會與蟲黃藻共生——蟲黃藻可以借助硨磲的外套膜有效覓食及繁殖,硨磲則可以拿蟲黃藻當“小灶”,以維持巨大體型的消耗。

  英國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的退休教授,研究固著蛤的專家皮特·斯凱爾頓(Peter Skelton,并未參與本研究)評價道:“目前,關于固著蛤是否與光合生物共生的討論只存在形態(tài)學證據(jù)。而這一發(fā)現(xiàn),為這一猜測首次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不過他也提醒,這一結論只適用于T。 sanchezi,并不能推廣到其他固著蛤類。

  月亮正在遠離我們

在地球歷史上,一年的天數(shù)一直在減少,或者說,每天的時間在持續(xù)增加。這是因為月亮引力導致的潮汐摩擦力會使得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這也被稱為“潮汐摩擦”。相對的,潮汐的拉動會使月球在其軌道上略微加速,因此在地球自轉變慢的同時,月球的軌道也正在遠離地球。通過月球表面的激光測量儀器,測得月球遠離我們的速度目前約為每年3.82厘米。

  但科學家提出,在歷史上,月球遠離地球的速度并非保持不變。道理很簡單——如果按照現(xiàn)有速度回推的話,那么14億年前,月球應當在地球內(nèi)部。顯然,目前對月球年齡的推測遠大于14億年(普遍認為是45億年)。而本文提到的這項研究,幫助我們了解了地月系統(tǒng)漫長演化歷史中的一個瞬間。

  德溫特及其同事表示,希望未來能將這一方法應用于更多、更古老的化石中。如果能夠憑借類似方法,得知地球歷史上每天時長的變化,或許能夠幫助重建地月間距離變化過程,以及地月系統(tǒng)演化的歷史。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蝕刻古生物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nèi)容。

網(wǎng)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