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盤點2013年搶走人類飯碗的機器人

星之球激光 來源:北京青年報2014-01-27 我要評論(0 )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23日題為《2013年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的八個途徑》的文章稱,隨著技術進步,機器人不但將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危險和令人厭煩的工作,讓人類去從...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23日題為《2013年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的八個途徑》的文章稱,隨著技術進步,機器人不但將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危險和令人厭煩的工作,讓人類去從事更能讓人有成就感、更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工作,甚至有可能搶走人類的飯碗。未來,機器人是否真的會搶占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是否會讓人類失業(yè)或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呢?

  機器人有可能搶奪的工作崗位

  在科學家看來,未來,機器人最有可能與人類爭奪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低水平和重復勞動的工作上。比如快遞員,早在2012年,亞馬遜就收購了Kiva Systems,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能在倉庫里處理在線訂單并把訂購商品送到發(fā)貨點。亞馬遜如今在三個運營中心有1382臺這樣的機器,最終也許根本不必在繁忙的假期銷售旺季雇用幾萬名臨時工。

  除了快遞員外,自動駕駛技術也在加速發(fā)展,用不知疲倦、不會迷路的遙控機器人來承擔長途運輸車駕駛任務也許更安全。這意味著目前從事這份工作的美國570萬人將不得不另謀生路。

  而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園,實驗室集團公司(LabCorp)正致力于開發(fā)能分揀和分解血樣的機器人,這種工作工資不低,但由機器人做的話效率會更高。

  機器人正向擬人化發(fā)展

  如果說上面談的機器人還只是一種機械操作手或是遙控駕駛儀,那么機器人的擬人化與智能化則讓人類面臨越來越多的危機。

  目前,有些機器人已經能部分聽懂人類的語言,并且會按照人類的命令去執(zhí)行某些動作,比如打掃衛(wèi)生、做飯等家務。日本已經發(fā)明了高仿真機器人,不僅外表與人相似,而且具備知覺,硅膠做成的“皮膚”下布滿了類似人類皮下神經的電線。

  而美國AT&T貝爾實驗室甚至設計出了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性愛機器人——洛克希。它的發(fā)明者電氣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道格拉斯·海因斯表示,洛克希的主要功能在于為使用者提供性服務,而他還將繼續(xù)研發(fā)智能系統(tǒng),并植入機器人的大腦,屆時,人類有可能真的愛上機器人。

  道格拉斯·海因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類與類人類之間的區(qū)別正在淡化,未來,“她們”不僅僅將滿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還能成為主人心靈的慰藉。

  目前機器人擬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表情生成,通過人工肌肉拉動皮膚,從而展現喜怒哀樂,與人類互動;其次是語言生成,具備聽說能力,同時增加語音合成的表現力;第三則是行為生成,首先要具備判斷、邏輯分析、理解等方面的智力活動,并自主地處理問題。

  戰(zhàn)爭機器人也應運而生

  除了工作崗位被搶,情感被介入,科學家還擔心機器人會成為人類的殺手。美國哈佛大學曾發(fā)表了一份報告,呼吁國際間禁止研發(fā)全自動武器系統(tǒng)。這種可以在不受人類操縱的情況下對目標自行發(fā)動攻擊的武器,也被稱作“殺人機器人”。

  報告說,這樣的軍用機器人可能在20至30年內問世;這樣的機器人將無法區(qū)分軍人和平民;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對以機器人代替士兵的設想很感興趣。

  巧合的是,就在這份報告發(fā)布后,美國國防部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全自動武器系統(tǒng)”的指令,據英國《衛(wèi)報》2013年12月3日報道,指令指出,這種系統(tǒng)一旦被激活,即可自行選擇和處理目標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操控;同時將建立相關政策,分配開發(fā)和使用自動或半自動武器系統(tǒng)的人的責任。

  機器人主宰世界還是傳說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因為其具備獨立思考和情感表達的能力,而不受任何人掌控。一旦機器人打破了與人類的界限,他們是否也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種群,竭盡全力擺脫人類對他們的控制?人們似乎一直存在這樣的擔憂。

  早在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原則”:1.機器人不應傷害人類;2.機器人應遵守人類的命令,與第一條違背的命令除外;3.機器人應能保護自己,與第一條相抵觸者除外。這是給機器人賦予的倫理性綱領。學術界一直將這三原則作為機器人開發(fā)的準則。

  很多科幻電影都會在最后揭示出,機器畢竟是機器,它們獲得的“思維”還是基于人類的程序設計。人最終會通過自身更高級的智慧重新掌控機器。

  在業(yè)內,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通過兩個詞語區(qū)分,即“濕智能”與“干智能”。人類以及動物的大腦都是生物基礎,有血液等等,因此被稱為濕智能,而機器人的大腦都是由集成電路等固態(tài)的東西組成。物質構成的不同,決定了它們能夠產生和表現出來的性能肯定是不一樣的。

  從海洋到大陸,從水生生物到陸地霸主,人類的大腦是經過幾億年的變遷與進化,才擁有了今天這樣的智慧,而機器人的研究只不過幾十年。

  英特爾(Intel)創(chuàng)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雖然現在硅電路(集成電路)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存儲量越來越大,并可能在十年后達到極限。但即使做到極限,與人的大腦也是無法比擬的。因此,機器人擁有能夠戰(zhàn)勝人類的智慧這種事是無須擔憂的。

  美報盤點2013年搶走人類飯碗的機器人

  《華盛頓郵報》網站所列的2013年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的途徑,有如下八種:

  1.郵寄東西的人

  發(fā)貨機器人、無人機送貨,這些機器所能從事的工作都對郵遞人員的工作構成了強大的威脅。

  2.加熱熟食的人

  如果幫廚的要價太高,完全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他們。

  3.銷售服裝的人

  電子商務沖擊實體店早已不是新聞,但近來又有一種經營方式頗為自豪地將零售擠到一邊,那就是在線銷售。

  4.往架子上備貨和收回購物車的人

  并非所有節(jié)省勞力的創(chuàng)新都是高技術,這兩件事機器人都可以做,卻是以減少人的就業(yè)機會為代價的。

  5.開大卡車的人

  自動駕駛技術在加速發(fā)展,眼下著重于客車。用不知疲倦、不會迷路的遙控機器人來承擔這個任務也許更安全。

  6.操作農用機械的人

  新型拖拉機可以通過電腦指揮穿行于田間地頭,所以,人工耕田和收割人的飯碗也不再有保障。

  7.生產i系列產品(iProduct)的人

  富士康公司——生產蘋果公司的大部分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正在繼續(xù)增加它在2010年宣稱將達到百萬之眾的“富士康機器人”(Foxbot)。

  8.從事低水平實驗室工作的人

  例如從事分揀和分解血樣這種低水平實驗室工作的人,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也很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