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寶馬:機器人接管工廠

星之球激光 來源:IT經理世界2014-04-19 我要評論(0 )   

在一個透明的玻璃間里,四五個機器人正在耍著花樣地玩活兒,由于各個牛高馬大,你需要從二樓才能更好地觀看它們的工作場景。這里是寶馬鐵西工廠車身車間的一個小件焊接...

   在一個透明的玻璃間里,四五個機器人正在“耍著花樣地玩活兒”,由于各個牛高馬大,你需要從二樓才能更好地觀看它們的工作場景。這里是寶馬鐵西工廠車身車間的一個小件焊接區(qū),也是考驗機器人應付復雜工序能力的一條生產線。

  現在,一個機器人正從物料架子上抓取小的沖壓件,將零件放到磨具上,對準相應的零件,然后交給下兩個機器人分別對不同焊點進行焊接。一個零部件焊接完了之后,幾個機器人又開始或自動換磨具抓手,或自動更換焊槍頭,繼續(xù)下一道焊接。

  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需要完成一系列高精準度和高難度的工作,它們時而抓取,時而換件,有時還要抓著部件在空中完成360度旋轉,以尋找新的焊接點,整套動作下來會讓你想起那些玩速疊杯游戲的高手。

  未來工廠

  實際上,機器人正在大規(guī)模接管寶馬的鐵西工廠。目前僅工廠的車身車間就已經有642臺機器人,每個機器人有自己明確的工作職責,它們在不同的生產線上專業(yè)且毫無怨言的忙碌著。從二樓看下去,整個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只有一群群“變形金剛”在時而迸濺的火花中大顯身手。你身在其中,會有那么幾分鐘以為在看3D科幻片,而自己正處在未來某個出現大波機器人的移民星球上。

  寶馬的鐵西工廠所在地方仍是一大片荒地,整個工廠占地面積2.07平方公里,目前所建區(qū)域還不到一半,但其所展現出來的規(guī)模和氣勢,當地人會以一種掩飾不住的在意態(tài)度在你面前一再驚嘆。鐵西工廠是完全按照德國萊比錫工廠的設計和生產理念照搬過來的,因此也被稱為東方萊比錫。你可以想象一個超級機器人從歐洲抓起了一個工廠,然后原封不動地把它放置到了中國的沈陽。就連長期在工廠周邊拉活的出租車司機和環(huán)衛(wèi)工人都知道,這家工廠里有好多的機器人。

  據說德國制造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不相信人。他們認為,人比機器更易于出錯,為此,會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能執(zhí)行的任務。未來工廠將完全由機器自己生產,而人的作用只需做生產規(guī)劃,下達生產指令,或者給機器人打下手,幫助維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目前,寶馬鐵西工廠的大部分車間正在進入這樣一種“未來狀態(tài)”,而且,無論是下到生產線,還是上到辦公區(qū),鐵西工廠處處有意無意地流露出種種“未來范兒”。

  走進主辦公樓,迎面向你敞開的是一個高度濃縮但又充滿想象力的空間。餐廳與辦公區(qū)被設計在同一個空間里,分成樓下樓上兩個區(qū)域,樓上的辦公區(qū)是全開放式的,站在一樓的進口處甚至就能看見二樓的某些辦公位。在員工們的頭頂上方,有一處寶馬車前臉似的弧形穹頂懸掛在半空中。而在穹頂的下方,一條巨大的傳送帶橫穿整個空間,上面從噴漆車間出來的汽車車身正一輛接著一輛通過傳送帶被運往最后一道工序的總裝生產線。車身穿過整個辦公區(qū)域,沒有噪音,也沒有異味,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安安靜靜地進行著,將空間藝術發(fā)揮到淋漓盡致,整個看上去充滿了未來感。

 

  通常,從在噴漆車間上好漆之后,車身要下線,然后用運輸工具運往另一處的總裝車間。然而,在鐵西工廠這一傳統(tǒng)被打破,車身不用下線,并且在一個最短的距離之間快速地被傳送到下一個工序,這樣不僅提高效率,而且節(jié)約了廠房的占地空間。

  鐵西工廠的主技術大樓全部采用單屋頂建筑結構,四大工藝流程在同一建筑內完成,因而寶馬的汽車制造流程和廠房得以全新設計,在改變和創(chuàng)新中被重塑了一遍。整個工廠建筑歷時18個月,耗資150億人民幣。

  所謂未來工廠,按照德國人的理解,是對傳統(tǒng)工廠從理念,到工廠設計,生產線重置,自動化生產,再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一套體系的重建。起源于德國的工業(yè)4.0變革,實際有著其背后完整的文化基礎,其內涵也還沒有被人們全面解讀。

  Siegfried Russwurm是西門子(134.99, 0.88, 0.66%)工業(yè)集團CEO,同時也是西門子AG的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在他看來,工業(yè)4.0是整套虛擬物理體系的應用,其影響力不僅會帶來技術,產業(yè)的變革,還會觸及到社會人文等方方面面的改變。“虛擬物理體系是一套網絡軟件工程,它的全面應用會再度帶來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你可以看到,物與物網絡化相連之后,物自身具有了智能管理和自動決策的能力。這勢必會引發(fā)生產和物流流程的再度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從而讓企業(yè)可以實時地掌控和變革整個價值增值網絡,并最終開發(fā)出基于新的人文價值下的全新商業(yè)模型。”

  物聯網中用到最多的是嵌入式系統(tǒng),德國在該領域領先于全球,尤其在汽車工業(yè)及工程領域。寶馬,奧迪,奔馳等汽車企業(yè)都已經在嘗試將這些系統(tǒng)導入各自的工廠及生產線上。寶馬鐵西工廠是對萊比錫工廠的全面復制和升級,其開放式辦公樓的未來概念設計景觀僅僅是體現其理念的一部分,它打開了一個窗口,要看進去才會有更多發(fā)現。

  “變形金剛”

  笨重的機器,巨大的噪聲,嗆鼻的味道,還有一群群穿著藍色工服的工人,極簡到讓人壓抑的反設計理念的廠房,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關于工廠的場景圖無非如此。

  然而,在沈陽鐵西新建的寶馬工廠卻不太一樣。深入寶馬鐵西工廠的第一個直觀印象就是,機器,機器人,還是機器人。除了總裝車間外,另外三大車間:沖壓車間,車身車間,涂裝車間,都是機器人的集結地。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的沖壓車間使用了6序伺服高速沖壓機,可沖壓出更為復雜和高精度的零件,這套沖壓設備每小時可以完成上千個沖壓件作業(yè),生產效率與傳統(tǒng)液壓機相比提高了3倍。

  板料供給、廢料的排出、模具更換、沖床的調整與運轉、沖壓過程異常狀況的監(jiān)視等作業(yè)過程全部高度自動化。同時,還配備拆垛機,對中機以及壓床機等多個機器人抓手,每序模具都可以通過后面高速工業(yè)電腦改變六個不同位置的壓力,進行電腦嚴格控制。機械手的抓取軌跡的設定會保證抓放件不會對質量產生影響。

  經過在沖壓車間被一個個的剪好的零部件,被傳送到車身車間之后,接下來要做的是把這些零部件焊接在一起組成白車身。在這里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在一條生產線的兩邊全部圍繞著各種機器人,看上去就像在手術室醫(yī)生圍繞一臺病床緊張工作的情形。數百片鋼板傳送到不同工位,共642臺機器人要在這里完成多達5000多個焊點的焊接。

  由于焊點多,且布滿整個車身不同地方,機器人的工作難點是完成復雜的抓手更換動作,并且實現非常高的精度。每條生產線有各自獨立的焊點,各個生產線通過PLC(可編程控制器)軟件來控制機器人工作,讓每個機器人獲得各自的工作內容,完成焊接。控制機器人的工業(yè)電腦達到級別最高的L7標準,可不以確保機器手臂完成復雜的焊槍更換動作,同時確保極高的精確度。

  這些機器人的供應商全部來自ABB,據相關人員介紹,ABB的技術人員和軟件工程師,在鐵西工廠還未完工之前,就已經開始進駐到鐵西,共花了6個月時間用以專門定制化調校這批機器,同時定制開發(fā)相關的生產軟件程序。#p#分頁標題#e#

  車身車間是整個鐵西工廠自動化率最高的車間,自動化率高達95%,除返修工位之外,已全部實現自動化。工人的角色除了通過工業(yè)電腦下達生產指令外,就是做一些機器人的輔助性工作,比如,一個重達幾十噸的模具的更換工作僅需要三人完成,其中一人負責操作電子遙控桿(控制模具在空中的運行軌跡),另外兩人負責安裝吊纜和模具夾緊器。

  穿過車身車間,就來到涂裝車間。這里同樣是被機器人占領的一個空間。涂裝車間采用的是德國DURR 公司最新一代的機器人,整體工作模式采用機器人連續(xù)噴涂模式—即除了車身外表,4門2蓋內腔噴涂時則采用7軸機器人。7軸機器人相對于6軸機器人,在下端多增加了一個移動軸,因此是可以“行走”的,它們能同步跟隨車身運動。所有這些機器人可以自動獲取信息,按照車型、顏色進行噴涂,從而提高生產柔性,縮短交付時間。

  通常不可避免跟污染聯系在一起,寶馬鐵西工廠全部采用集成噴涂工藝(IPP,Integrated Paint Process),省去了底漆及相應的干燥三道工序,也將污染和排放降低了許多。批量生產不僅讓制造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平均每輛車所需消耗的能量低于500千瓦時,為十年前消耗量的三分之一。這一車間實現相比傳統(tǒng)噴涂工藝水消耗也降低了70%,能耗降低67%,減少污染排放70%。

  然后來到了總裝車間,在這里,巨大的C形鉗運行起來,有一股變形金剛的范兒。與它們的硬漢身材相比,其工作方式卻相當的“溫柔”:每個C形鉗會根據工人的高度,去遷就人的需求,調整和翻轉工位,實現高位、低位運行,空間利用最大化。而在它們手上,每個螺絲的擰緊程度都將被電腦錄入系統(tǒng)并保存直至車輛報廢,確保每一項數據都可追溯。

  該車間“高科技無處不在”,擁有鐵西工廠最好的生產設施、工作環(huán)境,具有高度的靈活性、高效率、環(huán)保和人性化設計。全自動處理工位,實現了100%自動化工位,工作全部由機器自動完成。

  自動化個性定制

  人類工業(yè)經過了四個階段的進化,從蒸汽機時代,到大規(guī)模生產,再到電子和IT的應用下的自動化生產,第四個階段聽起來也有點像自動化和計算機化,確實如此。不過,西門子的前任人力總監(jiān)認為,同樣是自動化,后者具有更深度的優(yōu)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在工業(yè)4.0階段,人力在生產過程中永遠會占一席之地,人力會被概念化,人與機器、虛擬電子物理體系的分工是,人類設計產品并決定產品規(guī)則和參數,機器、虛擬電子物理體系基于這些指令,觸發(fā),比對路徑并選擇、優(yōu)化生產。

  這是一個集成化的工業(yè)時代,單個的工作組件或物理端因為智能化互聯,將具有自我決策能力。這意味這工業(yè)制造將從一套固化的中央控制體系向分布式智能體系轉變,那些仍由中央控制電腦操縱的任務將被各種組件化任務代替,各組件之間將由智能方式聯網,各自的架構細小化,可以獨立滿足訂單定制化需求。

  “人類工業(yè)生產過程中,將由一些看不見的樂器—虛擬的電子物理體系,在各個物聯網的節(jié)點上,共譜新的工業(yè)化樂章,并重塑生產制造的流程。”這是德國國家儀器制造公司的CEO兼總裁對于工業(yè)4.0給出的一種權威解釋。

  在鐵西工廠,處處可見機器人在不知疲倦的運轉和工作,精準,高效,似乎永遠也不會停下來。寶馬把生產流程切分成非常細小的片段,每個片段都遵循嚴格的順序加工,片段之間用自動化傳動機制聯系起來。它們還充分利用廠房空間,變傳統(tǒng)的地面運輸為空中運輸,在鐵西工廠的車間里,整個運輸分樓上樓下三層,將每個工位緊密銜接在一起。

  據工廠的工作人員介紹,整個工廠各處布滿了數不清的物聯網傳感器,它們在收集著各種生產數據和參數,同時,每臺機器人背后都是有一套復雜的生產編程軟件及設備控制的工業(yè)電腦,所有這些組成了一個看不見的高度復雜的電子網絡體系。

  因此,鐵西工廠物流得以智能化,生產線得以高度柔性化。目前,在鐵西工廠可以生產BMWX1,BMW 3系標準軸距和長軸距,3個車型全部實現并線生產。不僅如此,3個車型都可以接受個性化定制生產,這對生產帶來了高難度的挑戰(zhàn)。

  訂單式生產,其中蘊含的挑戰(zhàn)是,如何通過有效的生產組織和物流運送,保證每輛汽車生產時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型號的設備輸送到適當的車輛。

  總裝車間的車輛生產序列,是應用物流訂單管理系統(tǒng)來管理的。此系統(tǒng)由生產計劃部門按照訂單排產,然后物流及相關供應商按照訂單序列,將相應的配件輸送到生產線旁,進行安裝。每一輛進入總裝車間的車身,會在超寬帶實時定位識別系統(tǒng)的輔助下,監(jiān)控車輛的運行位置,并且通過系統(tǒng)讀取車輛Tag攜帶的信息,觸發(fā)相關設備,按照車型參數進行裝配和安裝。

  實際上,從鐵西工廠下線的每一臺BMW都是唯一的,每輛車上都有一個電子標簽,內含所有的定制信息。當車身穿過辦公樓到達總裝車間之后,借助大量傳感器和軟件體系的控制,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布線、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中控臺、空調和座椅等,在一個智能化和高度靈活的物流流程中,可以在準確的時間被傳送到準確的工位,然后被有選擇性的準確安裝。

  在這個體系下,每個工位每個細微流程都具有自主選擇和決策能力,使得物盡其用,實現更高效更低成本的靈活個性化定制。未來,寶馬還將在鐵西工廠引入更多的車型,使其成為中國的一個個性化生產基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