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硅太陽能電池的出現(xiàn)以來,太陽能較其他方式產生電力的能力和成本一直是阻礙其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傳統(tǒng)的太陽能技術已經可以替代燃料來發(fā)電,但是其運行成本令許多開發(fā)商望而生畏。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出現(xiàn)或許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
此技術的主要概念就是,光伏電池材料(在我們的例子中是鉬[Mo],它與半導體材料結合后有很高的抵御高溫和阻抗的能力)被沉積于一塊基板上,通常是玻璃基板。由于其特殊的性能,我們只需0.001mm厚的鉬作為太陽能吸收層。因此,鉬玻璃基板的大小就決定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大小。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太陽能電池的大小不再依賴于所能得到的太陽能晶體的大小。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集成也相對簡單——半導體材料(光電轉換主體)放置于電極層和隔離層之間。如此可以重復多次以得到一個大的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模塊。
太陽能電池產品在薄膜鉬玻璃背板的出現(xiàn)后進入了一個新方向——更經濟型的太陽能發(fā)電。激光由于其更清潔和更有效的切割刻線技術站在了這一應用的最前線。
配置
激光器:SPI 200 W水冷型光纖激光器
加工頭:激光加工
焦距:100mm
輔助氣體:氬氣
結論
使用SPI 200W光纖激光器可以實現(xiàn)薄膜太陽能電池玻璃基板上的鉬刻線。
激光加工
通常來說,我們使用YAG激光器來實現(xiàn)這一應用。因為YAG激光器(一般為小于400W的連續(xù)激光)能克服工作介質有時會使輸出功率、光斑大小和光束質量發(fā)生波動的限制。這樣就能避免隨時間變化的激光參數(shù)影響到其加工,造成產品性能的不穩(wěn)定。
在許多行業(yè)激光加工都是最后考慮的方法,因為激光器要良好穩(wěn)定運行需要不斷的維護以保證其Cpk值,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生產商的成本。再加上如今亞洲普遍進行大批量生產,比美國及歐洲更需要激光技術專家的支持。
光纖激光器的構成
鑒于YAG激光器是典型的使用棒泵浦源和反光鏡準直的激光器,光纖激光器通過10um的光纖進行傳輸,這與長途電信網(wǎng)絡的工作方式十分相像。沒有反射鏡的光纖激光器稱為布拉格光柵激光器,它是用布拉格光柵替代了傳統(tǒng)的激光諧振腔進行工作的。
使用多個單發(fā)射二極管作為海底電纜摻鉺光纖 (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400,000小時)的泵浦源。所以實際上整個系統(tǒng)都是由單模光纖來傳輸能量,這樣便能保證整個過程不需要耦合、沒有熱透鏡效應和光路的校正(因為沒有玻璃的光學器件),而系統(tǒng)的設計維修時間間隔為30,000小時的工作時長。
在實際應用中能證明這點:SPI激光器的很大一部分的制造商用戶都實行24/7/365運作模式。他們測算的普遍的激光器停機時間小于1%,且包括開機和熱機時間。(光纖激光器能實現(xiàn)快速啟動且不需要熱機)。
光纖激光器的優(yōu)勢
·單模光纖,TEM00(M2<1.1)
·高穩(wěn)定性激光(功率漂移小于+/-0.5%)
·激光通過光纖傳輸經準直的5mm的光束
·泵浦過程無需光源,無需替換配件,擁有超過30,000的工作時間
·沒有熱透鏡效應,保證了激光質量和輸出功率的穩(wěn)定性
·不含玻璃光學器件,沒有耦合過程或光路調整
結論
這項新興技術標志著太陽能領域的令人驚喜的發(fā)展成果。這能加快太陽能電池的加工時間和減少對半導體材料的浪費程度。而光纖激光器又給這一正在成長中的技術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或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試,種種測試結果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