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23日刊登題為《2013年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的八個途徑》的文章稱,2013年——還有2012年——的熱門話題是,技術會不會接管我們的全部工作。進一步自動化可以讓制造業(yè)就業(yè)機會從海外回歸并讓人類免于最危險、最討厭差事的承諾讓美國的反機器人軍團稍感安慰。機器人福音派宣稱,從理論上講,這樣一來人才就可以去從事更能讓人有成就感、更能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工作。(言外之意:你越“有創(chuàng)造力”和“善于交際”,就越有可能生存下去。)
不管怎樣,不妨看看自動化在今年讓又一批工種過時的各種途徑。
1.郵寄東西的人
早在2012年,亞馬遜就收購了Kiva Systems,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能在倉庫里處理在線訂單并把訂購商品送到發(fā)貨點。亞馬遜如今在三個運營中心有1382臺這樣的機器,最終也許根本不必在繁忙的假期銷售旺季雇用幾萬名臨時工。如果你對于亞馬遜最終會使用無人機送貨還持有懷疑,那么,這就是教訓。
2.加熱熟食的人
波及全國的快餐業(yè)罷工促使得到餐飲業(yè)扶持的研究人員嚴厲警告說,如果幫廚的要價太高,完全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他們。這種事情還沒有發(fā)生,但至少有一家公司正千方百計使之成為現實。有理由相信,已然在歐洲用觸摸屏取代了收銀員的麥當勞會抓住這個機會。
3.銷售服裝的人
電子商務沖擊實體店早已不是新聞,但近來又有一種經營方式頗為自豪地將零售擠到一邊。例如American Giant,這家優(yōu)質基礎服飾供應商就在舊金山郊外進行生產,它能賺錢是因為它只在線銷售,省去了American Apparel的那種閃電式營銷行動。這也許意味著你能以劃算的價格買到一件美國制造的優(yōu)質帽衫,也意味著原本也許會向你推銷服裝的人丟掉飯碗。
4.往架子上備貨和收回購物車的人
并非所有節(jié)省勞力的創(chuàng)新都是高技術。折扣超市阿爾迪(Aldi)——與高檔一點的喬氏食品連鎖公司同屬一家母公司——節(jié)省工資支出的辦法是,購物車要收取25分定金,這樣就不必由員工去收回;貨架上擺放裝滿商品的盒子而不是讓單件物品整齊排列。這對手頭不寬裕的購物者來說是件好事,卻是以減少就業(yè)機會為代價的。
5.開大卡車的人
自動駕駛技術在加速發(fā)展,眼下著重于客車。但真正人手緊缺的是長途卡車運輸,正如記者布賴恩·馮指出的,用不知疲倦、不會迷路的遙控機器人來承擔這個任務也許更安全。這意味著目前從事這份工作的570萬人將不得不另謀生路。
6.操作農用機械的人
農業(yè)的歷史是一部自動化發(fā)展長卷,到如今,美國的農場已經幾乎看不到有人勞作。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操作機械代替人工耕田和收割的人。但他們的飯碗也不再有保障,新型拖拉機可以通過電腦指揮穿行于田間地頭,就像一個巨型掃地機器人Roomba。
7.生產i系列產品(iProduct)的人
在對廠房工作條件密切關注了多年以后,富士康公司——生產蘋果公司的大部分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決定盡可能多地把人換成機器。雖然這個進程不如預期的那么快、那么容易,但隨著中國的工資水平上升,富士康別無選擇,只能繼續(xù)增加它在2010年宣稱將達到百萬之眾的“富士康機器人”(Foxbot)。
8.從事低水平實驗室工作的人
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園,實驗室集團公司(LabCorp)正致力于開發(fā)能分揀和分解血樣的機器,這是工資不低但由機器人做的話效率會更高的幾十萬個工作崗位之一。
明年也許還能再添上酒保崗位,但眼下,在調制曼哈頓雞尾酒方面,人似乎仍占據相對于機器的優(yōu)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