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huán)境新聞

華中科大在3D打印分級多孔金屬及電催化還原CO2獲進展

星之球科技 來源:小材科研2021-09-24 我要評論(0 )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為碳捕獲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利用CO2還原與析氫反應(HER)反應耦合,可以產生具有高經濟效益的合成...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為碳捕獲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利用CO2還原與析氫反應(HER)反應耦合,可以產生具有高經濟效益的合成氣(H2+CO),從而為多種工業(yè)化學反應提供前驅體。然后,現(xiàn)有催化劑在調控合成氣比例(H2/CO)、產率以及電化學穩(wěn)定性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改善。例如,大多數(shù)研發(fā)的合成氣電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低于24h,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最近,華中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研究中心柳林教授團隊張誠等人通過激光3D打印技術與電化學脫合金技術復合,成功制備了具有分級多孔結構的CuAg雙金屬,并系統(tǒng)研究了其電催化還原CO2生成合成氣性能與機制。通過合理設計3D打印前驅體的合金成分,成功制備出3D分級多孔與納米尺度相分離的CuAg雙金屬,實現(xiàn)了高的法拉第效率(>92%)以及寬的合成氣可調比例(H2/CO從3:1到1:2)。進一步通過構筑分級孔結構,該3D分級多孔CuAg蜂窩催化劑的合成氣產率進一步提高,達到140 μmol/cm2/h,超長的電化學穩(wěn)定性140h(為目前合成氣文獻最高值)。此外,還發(fā)現(xiàn)3D分級多孔CuAg的催化性能顯著優(yōu)于3D分級多孔Cu以及2D分級多孔CuAg。



圖1 3D打印/脫合金復合技術制備納米多孔CuAg雙金屬及其結構表征



圖2 3D打印/脫合金復合技術制備納米多孔CuAg雙金屬及其電催化還原CO2性能



研究發(fā)現(xiàn):Ag的引入改變了Cu的能帶結構,從而改善了反應動力學(Tafel斜率降低50%)并降低了電子轉移電阻。而3D分級多孔CuAg的高穩(wěn)定性與其跨尺度多孔結構有關,其中毫米孔促進了氣泡的生長與解吸附,微米孔通過釋放脫合金化中的應力使納米多孔層與基體結合更穩(wěn)定,納米孔則極大地增加了催化劑的活性面積。本工作為開發(fā)高性能分級多孔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圖3 3D打印/脫合金復合技術制備蜂窩狀分級多孔CuAg及其電催化還原CO2性能



圖4 催化機制及穩(wěn)定性分析



相關工作近期發(fā)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2021)上。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51771077)和湖北省杰青項目(2020CFA086)資助。該工作第一作者是2018級碩士鄢文遠同學,通訊作者是張誠副教授。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文章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mi.1c10564


轉載請注明出處。

3D打印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