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高空風場探測激光雷達——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在合肥通過科技成果鑒定。該成果在我國首次實現了40km高度的風場主動遙感探測,為我國臨近空間的大氣風場參數探測發(fā)展了新的手段,奠定了測風激光雷達工程樣機研制的基礎,使我國在中高層大氣測風激光雷達的研制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成果鑒定會由安徽省科技廳區(qū)域創(chuàng)新處處長曾永春主持,科技廳副廳長蔡宜驊、中國科大副校長朱長飛等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萬衛(wèi)星院士擔任鑒定委員會主任。
朱長飛在會上簡要介紹了科大近年來科技工作情況。他說,近年來,科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原創(chuàng)性、系統性的科學技術研究,不斷加強科研人才團隊建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一系列顯著進展和重大成果,為學校“十二五”科技規(guī)劃的全面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蔡宜驊對項目組長期艱苦努力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他指出,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推動戰(zhàn)略,積極探索區(qū)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道路,經濟發(fā)展呈良好態(tài)勢。中國科大在安徽省的區(qū)域創(chuàng)新建設和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隨后,項目組負責人竇賢康教授匯報了研制工作。在863項目和“子午工程”的支持下,項目組于2007年11月開展“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的研制工作。這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技術研究。項目組從基本原理的研究起步,經過參數選取、系統設計和外場實驗,歷時三年有余,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最終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探測從對流層到平流層大氣風場的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這套雷達系統探測高度達到40km,水平風速測量精度優(yōu)于3m/s@10km和4.6m/s@40km;在安徽與微波風廓線雷達、在新疆與無線電探空儀進行了長時間同比觀測,實測結果一致性好;此外還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機動性及環(huán)境適應性,是國際上第四套能夠實現這一高度風場探測的激光雷達系統。研制工作期間,項目組共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5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9篇(其中SCI論文13篇,Ei論文23篇),建立起一支創(chuàng)新隊伍(院士1人,杰青3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培養(yǎng)了一批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型技術和研究人才。
鑒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項目組的研制工作總結報告、科技查新報告和用戶使用報告,現場觀看了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的工作演示,詳細審查了現場測試報告和技術資料,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質詢,一致認為: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突破了雙Fabry-Perot標準具頻率檢測技術、激光頻率和標準具中心頻率鎖定技術、多普勒頻移定標技術等關鍵技術,是我國第一臺探測從對流層到平流層大氣風場的激光雷達。鑒定委員會一致通過了“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科技成果鑒定,并認為該成果技術水平已達到同領域國際先進、國內領先。
近年來,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在平流層開展用于通信、遙感、目標監(jiān)視以及其他一系列用途的航空活動的需求快速增加,對平流層天氣、氣候和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預報和控制也已成為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作為一種高時空分辨率、高精度的平流層觀測手段,在大氣科學研究、平流層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將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研制列入863計劃和“子午工程”重要內容。 2007年11月以來,中國科技大學項目組從基本原理研究起步,歷時3年有余,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最終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可以探測對流層到平流層大氣風場的車載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并在安徽與微波風廓線雷達、在新疆與無線電探空儀進行長時間同比觀測,實測結果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同時其穩(wěn)定性、機動性及環(huán)境適應性也較好。據悉,這是國際上第4套能夠實現40千米高度風場探測的激光雷達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