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超快激光器

飛秒強激光誘導人工降雪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科學院2012-04-27 我要評論(0 )   

2012年4月出版的Nature Photon ic s(《自然 光子 學》)雜志,在News Views專欄中,專題報道了中科院上海 光學 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 激光 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

       2012年4月出版的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雜志,在News & Views專欄中,專題報道了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組首次利用飛秒強激光,在云室中非線性成絲誘導大面積降雪的重要科學發(fā)現[Nature Photonics 6, 217(2012) doi:10.1038/nphoton.2012.55]。加拿大拉瓦爾大學陳瑞良教授也參加了該項工作。

  上述研究成果的全文發(fā)表于4月1日出版的《光學快報》 [Optics Letters 37, 1214(2012)]。該項研究首次發(fā)現高重復頻率飛秒強激光對冷濕空氣的持續(xù)加熱和電離,可形成高速向上運動的暖濕氣流,在與上方的冷濕空氣碰撞過程中產生強對流和旋風,從而加劇粒子間的碰撞,導致在更大空間范圍產生更大尺寸冰晶并誘導降雪。

  《自然—光子學》雜志編輯部Noriaki Horiuchi博士以Atmospheric Optics: Snow on demand為題,重點評論指出:“根據需要引發(fā)降雨的能力,對于世界上諸多飽受干旱災害的國家有著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鞠等人和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現在報道了可以利用光學方法誘導雨和雪的形成。”

  飛秒強激光誘導人工降雨/降雪依賴于非線性成絲過程中產生的高密度高溫帶電粒子誘導凝結核,進而形成水滴/冰晶。該種方案相比于利用機載或火箭發(fā)射撒播干冰或者碘化銀等催化劑進行人工降雨/降雪的傳統方案,更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的新途徑。另外,鑒于飛秒強激光在大氣中能夠實現長距離(公里甚至幾十公里量級)自導引傳輸,本項科學發(fā)現成果為基于飛秒強激光技術的大氣環(huán)境局部天氣控制,并實現人工降雨、降雪提供了極具潛力的新途徑,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此前,上海光機所應邀在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等主辦的第一屆基于激光的氣候控制會議[Laser-Based Weather Control 2011, Geneva, Sep. 29-Oct. 1, 2011]上作大會特邀報告,公布該項重要科學發(fā)現成果,并得到與會學者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