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頭的機械手臂運動靈活自如,生產程序井井有條;無人駕駛的運輸小車沿著特定的軌道不慌不忙的在廠房各處行駛;數字化控制的生產機組使得龐大的車間內工人屈指可數……高科技的“無人工廠”專用設備誰來制造?答案是格力!
昨天上午,湖北全省“重大項目開工月”活動推進現場辦公會在武漢蔡甸區(qū)舉行,格力智能裝備產業(yè)園也正式開建。這是格力首次投建大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yè)園項目,同時,標志著格力向“工業(yè)機器人”等高端裝備制造業(yè)全面進軍。
據了解,格力智能裝備制造產業(yè)園項目擬投資50億元,占地1500畝,分三期建設,建設周期3年,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生產包括工業(yè)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十多個領域,近100種智能裝備產品,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
開辟家電制造以外“第二跑道”
在普通民眾看來,格力應該是做空調的,但實際上早在四年前,格力便開始走出一條“非家電”發(fā)展之路——大力發(fā)展裝備制造產業(yè)。在當下,所有傳統企業(yè)迷戀“互聯網+”謀求轉型時,格力則在制造產業(yè)的上游,將工業(yè)自動化設備做得更加智能化,產品精密度更高。
格力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公司根據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了自動化的發(fā)展規(guī)劃,決定以“3至5年實現無人車間”為目標,走“重點突破,分期實施”的自動化道路。
而談到為何發(fā)展智能裝備制造,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董明珠介紹,前期公司做詳盡的發(fā)展規(guī)劃時,發(fā)現“無人車間”所需要的設備對精度要求非常高,國內沒有生產,只能依靠進口。
“別的國家可以做到,我們中國企業(yè)一樣可以生產。”為此,董明珠決定在2012年成立自動化研究院,研制自動化生產裝備。從設立研究院到產品量產,不到三年。而在格力電器工廠實施自動化戰(zhàn)略后,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注塑分廠為例,三年前實施自動化之前,該廠人均產值大約為50萬元,現在提高到100萬元,三年內將提升至250萬元。格力電器沌口工業(yè)園空調生產線就是使用的格力自主研發(fā)的自動化生產設備。
創(chuàng)新驅動助力“中國工業(yè)2025”
“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是沒有靈魂的企業(yè)。”這是格力自成立以來的座右銘。格力在核心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也是董明珠最引以為豪的。
創(chuàng)新的底氣何在?如今,格力擁有著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8000人科技隊伍,6個研究院,可以滿足從家用空調到商用空調,到一些非標準空調的所有需求。此外,格力還專門打開了一個技術研發(fā)人員的發(fā)展通道,通過長期培訓和工作實踐,可以將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培養(yǎng)到總工程師。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德國工業(yè)4.0的啟示,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已成為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潮流趨勢,這使得格力有了追趕甚至超越的目標。目前,該公司正在緊密圍繞機器人、精密機床兩大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在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一批高端裝備。
“我們正在為一家汽車生產廠家提供生產設備智能化升級,裝備升級費用將在15億元以上。”董明珠認為,運用創(chuàng)新技術打造出來的智能裝備制造業(yè)背后所蘊含的商機,絲毫不亞于再建一個格力電器。
格力成了“武漢戰(zhàn)略合伙人”
1991年,格力電器進入湖北市場;2010年,格力電器沌口工業(yè)園開工建設;2015年,格力在湖北全省實施格力形象店計劃……而今,格力智能裝備制造產業(yè)落子江城,這使得格力與武漢關系日益密切。也讓格力擁有了“武漢戰(zhàn)略合伙人”的美譽。
為什么選擇武漢?“絕不僅是看重其地理位置、項目配套是否完善”,董明珠認為,對武漢好久以來的“感情”,是驅使她下定決定在武漢設廠的主要原因,“當地政府的服務意識、當地市場熱愛用格力產品……雙方合作的關系為何不能再進一步?”
此外,武漢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人才儲備,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眾多高校擁有一流的電氣自動化專業(yè)?;顒訉TL環(huán)節(jié),武漢晚報記者提問董明珠:“武漢的教育與人才資源,今后能否為格力所用?”
“當然可以!”董明珠表示,格力需要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并且重視對他們的培養(yǎng),格力擁有獨特的管理體系,也成就了絕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平臺,“去年從各大高校招聘了1500名大學生,并對他們進行公司級、分廠級和專業(yè)級三級人才培養(yǎng)機制。”
現場花絮
會場設在沙地上
昨天會場布置和會程都走“簡潔風”。站在會場上,來賓對腳底盡是細軟黃沙,也未見鋪設紅毯略感意外,滿滿一派“工地范兒”。而傳統奠基儀式上常見的剪彩、彩旗、氣球、鞭炮等一概沒有。
媒體見面會的布置更甚。董明珠就坐的前方茶幾上,除了記者們的收音設備,連一瓶水都不放。而由塑料帳篷臨時搭建而成的見面會現場四面透風,一度令主持人擔心會不會凍到她。好在董明珠一身米卡條紋套裝,保暖同時顯得格外精神,連說“不冷!不冷!”,腳上一雙半高跟,也無礙于在沙地上步態(tài)優(yōu)雅。
“男粉絲”索要簽名
在董明珠走向媒體見面會過程中,武漢晚報記者親歷了這樣一個小插曲:兩名來自中建鋼構的工人師傅,捏著彩筆沖出人群,徑直跑到董明珠面前請她簽名。董明珠問:“簽哪里?”工人師傅說:“就簽衣服上!”于是,董明珠俯身留下大名。
追星成功的工人師傅難掩喜悅,對董明珠說:“我不光支持格力空調,還買了格力的股票!”這一句逗笑了董明珠,她隨即回道:“那你要捏緊,別拋了!”
這位工人師傅向晚報記者介紹,自己名叫葉頻,47歲,就是蔡甸人。提到董明珠,他直呼“偶像”,并豎起大拇指說:“男的都不如她!”,并一再表示心跳依然劇烈,還未從激動中平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