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廠近2年頻頻瘦身,明顯不敵亞洲LED供應鏈的規(guī)模優(yōu)勢。臺廠如晶電、億光則透過并購、擴產(chǎn),不斷壯大。若說LED照明是臺廠的時代,并不為過,只是別忘了還有大陸廠商緊逼在后。
2013年,西門子將旗下照明事業(yè)歐司朗(Osram)分拆獨立。今年6月,飛利浦將LED封裝廠Lumileds及汽車照明業(yè)務合并后獨立出去,仍在尋求買家。今年9月,飛利浦再宣布,照明部門將獨立,執(zhí)行長萬豪敦(van Houton)說:“要考慮不同的股權結構。”言下之意,也是要找新股東。
123年前以生產(chǎn)白熾燈泡起家的飛利浦,做這個決定并不容易。英國照明專業(yè)網(wǎng)站Luxreview分析,“飛利浦身為百年照明老店,近年勇闖LED照明的美麗新世界,但也受夠了一路來的跌跌撞撞。”今年上半年,飛利浦照明業(yè)績較去年同期下滑4%,達38.3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89.94億元)。如果不算進LED照明,還會更糟。今年Q2,LED占飛利浦照明營收比重36%,比去年的25%有所增加。
飛利浦的狀況,說明國際大廠面對的處境。LED照明賣得出去是一回事,能夠賺錢又是另一回事。LED燈泡每年都在降價,制造成本卻比傳統(tǒng)白熾燈泡高,還有一堆新進者如美國科銳、大陸照明品牌等虎視眈眈。
守不住的大廠,就拋棄LED業(yè)務,例如三星宣布退出海外LED照明,LG處分南京的封裝廠;還想奮力一搏的,就展開與亞洲LED供應鏈的合縱連橫,例如美國科銳入股隆達、稍早飛利浦透過可轉(zhuǎn)債入股晶電。
就連日本大廠日亞化也喊話,要臺日合作,因應中國的崛起。國際大廠無非是要享受亞洲LED廠的規(guī)模優(yōu)勢。
一時間,臺廠變得炙手可熱,同時也壯大自己。今年晶電并購璨圓,成為全球非自用產(chǎn)能最大的外延廠;億光擴產(chǎn)25%,接下來還有100~300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19.57億元~58.71億元)的建廠計劃;東貝燈泡產(chǎn)線增至3倍。
不過,大陸廠商緊咬不放。照明品牌有雷士、佛山、歐普,不只占據(jù)大陸市場,更揮軍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封裝廠有木林森、國星、聚飛等;其中木林森今年前3季以129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25.24億元)的營收,成為兩岸封裝廠第2大,僅次于億光。木林森技術能量不高,但月產(chǎn)能20KKK是億光的5倍,而且是純??民營,經(jīng)過市場的洗練,實力不容小覷。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