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硅電池技術路線的爭論在中國光伏產業(yè)的生死存亡之際再次浮出水面。
隨著美國、歐洲先后對我國光伏組件商進行雙反調查,晶硅電池組件商的主要海外市場幾乎關閉。此前,中國90%的晶硅組件由海外市場消化。
在接受筆者專訪時,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認為,晶硅光伏產品出現(xiàn)困頓局面的情況下,光伏行業(yè)的唯一出路就是走薄膜路線,此間還需要將資本和技術進行妥善結合。
薄膜技術在業(yè)內并不是新事物,薄膜電池和晶硅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但是此前多位接受筆者采訪的企業(yè)人士和行業(yè)觀察者都不看好薄膜電池的商業(yè)化前景,其原因主要是成本和轉化率問題。
近年來,多晶硅和組件價格持續(xù)下降,用同樣的價格可以買效率更高的晶硅組件。正因為如此,國內生產經營薄膜電池的企業(yè)很少。
但李河君認為,薄膜電池也有非常顯著的優(yōu)點。薄膜電池適用于強光、弱光和散射光的環(huán)境,即便在陽光不太強的早晨、傍晚或者陰霾天氣,也會有穩(wěn)定的電力輸出。而晶硅太陽能電池在弱光下不能發(fā)電,僅適用于強光環(huán)境,局限性較大。
據了解,晶硅太陽能電池,一遇小遮擋即可引起明顯的功率損失,導致組件溫度升高;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電流密度較小,在陰影遮擋的影響下,晶硅太陽能電池發(fā)電量降為50%左右,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發(fā)電量仍可高達正常值的90%左右。
但是選擇薄膜技術對企業(yè)的技術能力要求較高。今年三月,漢能完成了對德國Q.Cells旗下全資子公司Solibro的并購。據漢能方面介紹,Solibro的最大的賣點是其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轉化率高達14.7%。今后,Solibro不僅會繼續(xù)保持在CIGS領域領先的研發(fā)能力,并大規(guī)模生產自有品牌的CIGS電池板,還也會為漢能設計建設CIGS生產線。
李河君表示:“Solibro已經成為了漢能的重要戰(zhàn)略組成部分。”
收購之后,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對Solibro的整合,漢能控股集團將掌握全球領先的CIGS共蒸鍍技術( co-evaporation)。這可也可能使得漢能在技術能力方面與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處于同一陣營。
漢能此前以水電業(yè)務聞名,但從未涉及光伏產業(yè)。并購技術與自主創(chuàng)新是其獲得薄膜光伏技術能力的主要途徑。
筆者了解到,廣東河源是漢能集團進軍光伏市場的第一站。2009年落戶河源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漢能河源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fā)制造基地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第一階段產能300MW,采用兩條進口生產線。項目一期第二階段采用具有漢能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生產線,單線產能250MW。
漢能集團預計,未來隨著生產工藝的不斷提升,國產薄膜太陽能電池在生產成本方面將更具有競爭優(yōu)勢。漢能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該企業(yè)已經在光伏領域投入超過260億元,其對薄膜技術非??春?。
漢能在光伏領域的投資(截止到2012年11月)序號企業(yè)名稱總投資(億元)在建規(guī)模建設進程
1 四川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35.96 300MW已投產
2 江蘇武進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27.19 250MW已投產
3 海南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28.53 250MW已投產
4 廣東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58.43 300MW已投產
5 浙江長興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26.85 250MW試生產
6 南京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29.5 300MW已開工
7 山東禹城漢能光伏有限公司
28.9 250MW已投產
8 黑龍江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
25.6 300MW2012 年投產合計
260.96 注:上述 250mw 的生產線均正在升級為 300mw 資料來源: 漢能控股集團
注:上述250mw的生產線均正在升級為300mw
資料來源:漢能控股集團。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