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經(jīng)濟之聲《央廣財經(jīng)評論》報道,3D打印是一種以數(shù)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這個概念,火了一段時間了,從去年開始,人們開始見到各種3D打印的東西被報道出來,有喝水的杯子,有各種工藝品。不過,你是否想象過有一天,住進3D打印出來的房子里?
近日,我們了解到,上海盈創(chuàng)新材料公司通過3D打印機成功“試印”出了十棟實體房屋。公司董事長馬義和對記者說,國內知名房企湯臣集團已與盈創(chuàng)公司展開接洽,計劃嘗試用這項新技術建造整棟別墅。
據(jù)了解,3D打印建筑的原理,類似廚師使用奶油筆為蛋糕繪制雕飾。3D打印機在擠出“油墨”時,也形成了類似雕飾紋路的“分層”。這個一眼就能為人所識別的特點,也出現(xiàn)在那十棟 “試印”出的實體房屋上,與普通建筑形成明顯差異。
現(xiàn)在,十棟“樣板房”矗立在上海遠郊的一處園區(qū)內,經(jīng)過簡單的內部裝修后,將作為園方的辦公室。其中最大的一幢兩層建筑長10米、寬6米、高4米,只花了不到三小時就“打印”完成,速度遠快于傳統(tǒng)的建筑方式。
在建筑業(yè),3D打印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表示,萬科下一步要用3D打印機打印房子。 三年之后萬科的建研中心就會用3D打印機打印出一個房子,萬科要集中資源,集中全球最優(yōu)秀的資源,在中國廣闊的城鎮(zhèn)化進程中,做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上海易居房地產(chǎn)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此評論。
經(jīng)濟之聲:先問一下您覺得3D打印出的房子您覺得安全嗎?安全性過關嗎?
楊紅旭:安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房屋是不動產(chǎn),就是不動產(chǎn),而且的話我們的產(chǎn)權住宅一般是七十年,雖然中國以前的建筑的話是20、30年但是說是我們還是向著百年建筑這樣一個目標在去推進,所以說就是說是房屋它不是玩具,建好之后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話都需要安全穩(wěn)固,甚至還要能夠抗擊一定的地震,所以說這樣的話就說是它的地基包括混凝土、鋼筋這樣一些所謂的傳統(tǒng)的對于安全性的一些要求,那么說經(jīng)過它有自己的施工的工藝,假如說我們說以3D這樣模式像催蛋糕一樣去催出來的建筑,那么說它的一些相關的安全性和技術要求能不能達到像我們所要求的一些標準,這個我認為難度還是蠻大的,可能說就像剛才說的上海的一個實驗,可能催出來的小型房屋,就是說是一層的,這樣的話可能說是用用,但是如果說你要催出的是幾十層的高樓,那這樣的話難度會成倍的增加,所以我說對待這樣一個事物的話,在房地產(chǎn)領域的這樣一個推進和嘗試,我認為技術尤其是安全性可能是困擾他們以后能夠大規(guī)模推廣的一個最核心的服務。
經(jīng)濟之聲:最大難點是安全性,有沒有一種可能,由于它的造價還是比較低的,可能業(yè)主就在想我把地買下來,我今天打一棟房子,過三天壞了我再打一棟出來?
楊紅旭:這個我覺得可能不是很大,因為我們說是房屋不管是你是去買房屋還是說是自建房屋,它不是過家家,不是搭積木,因為任何一次推倒重來的話都需要很多的精力包括很多建筑成本的投入,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追求個性化,但是在房屋建造方面還是應該以安全性它的建設成本、建設周期為主,我們絕對不能說是新鮮幾年之后就推倒重來,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
經(jīng)濟之聲: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xiàn)在安全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您覺得它是它的材料不夠安全還是建筑結構不夠安全,還是說它的設計和已經(jīng)顛覆了我們傳統(tǒng)的這種脊梁脊柱的或者澆鑄的這樣一個結構性的一個設計問題,您覺得呢?
楊紅旭:這一個就是一個框架結構,第二的話是一個材料,框架結構我們以前的話對建筑的施工有一套非常嚴謹?shù)倪@樣一個結構的要求,包括地基,包括框架,包括承重墻、包括鋼結構等等,那這樣的話在中國包括全世界的話是經(jīng)過很多年的建設,形成一道所謂的體系,安全分控體系,你現(xiàn)在要像催蛋糕一樣去造房子,就是如何解決這樣一個框架、承重包括安全性要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就是材料,因為3D打印改變材料很重要,材料噴出來按照相關的設計圖去噴,那么說我們以前的材料的話都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如果說低層的話可能還有一些磚混,包括甚至一些墨制的,像美國很多都是別墅連排,可能更多的使用是一些木質,那么說是對于我說第一層對于單個的房屋可能材料要求稍微偏低一點,但是你要催出幾十層的高樓,那么說這個材料,材料的堅固性、抗壓性、堅固性、抗壓性、抗震性這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所以我認為的話,以后第一解決的話就是一個房屋結構如何去破解,第二的話你的材料的研發(fā)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說簡單的去催一棟房屋,催一層的房屋比較容易,但是你要說催幾十層的高樓相關的一些要求我認為需要一個研發(fā)的過程。
經(jīng)濟之聲:我再向您求證一個問題,這一次打印出的十棟房子,是打印出來全是一個整體還是打印出來是材料,還需要人工再去拼裝呢?
楊紅旭:因為我看它的一些材料,包括我看3D打印的基本的一個流程和工藝的話,它應該催出的是一個整棟,就是說它其實是材料,就像我們說是油墨一樣,那么說它只不過是它需要的一個打印機是非常大型的,就像我們說是我們現(xiàn)場傳統(tǒng)施工都塔吊,塔吊非常高,它就需要搞一個比較大的高的一個打印機,然后的話在現(xiàn)場進行催制,如果這樣的話那么說它不是一個組裝,而是現(xiàn)場的話就是按照工藝圖紙整體去噴出來的,這跟以前萬科的形狀還不太一樣,萬科是一直在嘗試做所謂部件生產(chǎn)的工廠化,因為它的那些部件不是在現(xiàn)場施工的,是在工廠里面做好之后現(xiàn)場組裝的,而這樣一個3D打印的話它還不是一個組裝的的概念,它就是一個現(xiàn)場噴制的概念。
經(jīng)濟之聲:那我們有兩個常識,第一個常識這個機器得比打印出來的東西要大吧?也就是打印機只比紙大,那么3D打印機是不是比這個房子還要大?
楊紅旭:按照這個邏輯的話應該是比較大的,因為我們說我們一般施工的話,你就發(fā)現(xiàn)施工地有塔吊,塔吊就比較高,如果說你要建的是幾十層,上百層的房屋,塔吊有時候還要固定在高層的建筑之上,固定在高層建筑物之上,然后慢慢去運東西,所以說3D打印也是這樣,你要想能夠夠的,那么說你的打印機高度和寬度就會比較大,然后就是你這個是噴制的這種機器的壁長就會比較高,所以說這樣對我們3D打印機這么大的一個龐然大物的制造就提出了一個要求,就像一個機床一樣,你要建這么大的房屋首先要建這么大的打印機,打印機的制造就提出要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